上月初还在抱怨

拥挤的横幅实在影响美观

640?wx_fmt=jpeg

(十米一横幅)

到上个月底稀疏的行人、下岗的路灯

沿街而立的绿色脚手架、忙着倾倒垃圾的店家

预示着这里离人去街空、全面改造已经不远了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(影单形只)

空旷的老街也只剩这条横幅最醒目: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gif

这是我今年拍照最喜欢的一条街

很多理由

这里的生活暴露于外,没有太多隐私可言

不用有过多的心理负担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(吃住行,皆暴露于外)

这里的店家各有其业,老板也是状态各异

画面总不会单调枯燥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这里的路灯彬彬有礼,满足通行的同时

不至于太亮,让人不敢往天上瞧一眼

640?wx_fmt=jpeg

(瞧见路灯了吗?)

这里虽然不算整洁,某些刁钻的气味确实难闻

但远没有隔壁菜市场让人害怕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虽然不繁华热闹,但来往的顾客一点也不少

时时上演着种种值得捕捉的故事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城市的升级变迁,总归是螺旋式上升的

原因在于,越是现代化,就越好

640?wx_fmt=png


从我开始认真扫街的16年开始

长沙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潮宗街改造了

文庙坪、下河街。。。启动棚改了

拍过很多次的老人再也没出现过了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这几年你总能见到这样的标题:

《最后的老城烟火请慢些走》

《老街里的美好人生》......

以上,我都很反感

旧的东西不一定文艺,更有可能是破旧

清贫不一定是复古,更有可能是落后

就好比文青们看到老街被拆时

总会感慨万千

但你让他在旁边民宿住上一晚

第二天走的时候准保会给个差评:“

住过最差的,没有之一”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就好比很多人评价我的照片“文艺”

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肯定是租户们:

“文艺你。。。”

640?wx_fmt=gif

所以,除了这些租户们生活与经营成本变得更高外

(找不到更便宜的住处与门面)

整体来看,文明的老城改造除了影响蓝天保卫战

确实是没啥坏处的

哪怕是我确实没什么地方拍照了

会想念hu不斯文地拍过这里

640?wx_fmt=jpeg

(在偏见中的“野蛮”化身:挖掘机前留下最后的到此一游)

摄影确实挺宝贵的

镜头记录下的一刻会让很多人怀念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希望20年后上面的照片展示出来

还可以让人意犹未尽地说到

这就是我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啊